如果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AKA 偏執的人,肯定試過不止一次因為事情不如預期進行而感到惱怒。你精心策劃的約會行程,另一半卻沒有表現得特別興奮,於是你覺得白費心機,表情由最初的笑臉變成黑臉,對方感到不明所以,又不知如何是好,整個約會以超糟糕的狀態勉強進行到尾,最後雙方不歡而散,散場後你的心裡只想著為何他不喜歡你的安排,把這次約會搞砸了;花了一個月才編排好的旅行行程,第一天便遇上大雨,原本計劃要到新開的商場購物,變成到附近的藥妝店購物,你的心情糟透了,一心想著那個新開業卻逛不了的商場,根本沒有購物意慾,以致往後數天也無法享受餘下的行程,覺得整趟旅行都被毁了。
也許你不是這樣的人,但你身邊肯定至少認識一個這樣的人,旦凡遇上不如意的事,便會影響接下來的所有行動。他接受不了任何臨時變動,覺得改變後的事情肯定不如事先計劃的好,接下來對於變化極度敏感,動不動就會把那些事情串連起來,當成連環不幸事件。
這類人都有一個前設:臨時改變的事情肯定不如事先計劃的好;不是最好 = 不好
但,如果他預約好的餐廳內的食物根本不如食評所形容般好吃?如果新開業商場所賣的東西 CP 值很低?又如果因為下雨他們偶爾發現一間沒人提過且不用排隊的寶藏餐廳?如果附近的藥妝有提供折扣所有產品都超便宜?天知曉?
即使計劃再詳盡,事情再順利,也不可能有完全完美的事情,甚至即使所有事情都順利進行,最後不滿意的卻可能是自己。選擇經濟學上有一個詞彙叫「資訊成本」,即在計算要獲取額外資訊的成本後,人們必然是作出最好的選擇,簡單來說是每個人所知的事情有限,要獲取額外資訊的成本很高(如上例就是先到新商場,再到附近藥妝店,比較兩者後才決定購物地點),而在你的認知範圍內,經過平衡得失與風險後所作出的選擇,便是當下最好的選擇。所以不應執著因為天雨而不能到的新開業商場有多好逛,即使你硬要去,乘搭的士所花費的額外支出,或是因為淋雨生病而影響往後的行程,所付出的代價會比到你到商場所帶來的滿足感大。接受轉變的選擇,享受其中,才能為自己帶來最大的價值,這並非是一種自我欺騙或妥協,而是事實就是如此。
下次遇上不如意的事而感到惱怒時,僅記提醒自己要理智一點,不要被情緒牽著走而讓可能美好的事變成不好。
撰文:安迪
照片來源:Getty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tinyurl.com/olomag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