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出生於平凡家庭,有兩個弟弟。隨著年紀漸長,看著兩個弟弟越來越高,甚至比自己還高,Tim 慢慢開始察覺自己與別不同 —— 他證實患上先天性侏儒症,在香港大約兩至三萬個人之中才會有一名侏儒,絕對稱得上萬中無一。
許多人或許會問「為什麼是我?」但 Tim 知道怨天尤人亦無意義,反而堅信正因為自己與別不同,才能令別人更容易記住自己,其實「與眾不同」也是一種「幸運」;加上父母和弟弟從來沒有把自己當異類,一直以愛和鼓勵栽培自己,非常鼓勵 Tim 踏出舒適圈作更多嘗試,所以他一直以來也是就讀主流學校,同時積極探索不同運動,直到 10 歲。父親誤打誤撞下走進屋邨的文具店,花了 20 元買了兩塊球拍和一個塑膠羽毛球,就這樣開始了 Tim 及後不平凡的羽毛球運動員人生。
由樓下街場輕鬆打球,到後來參加小學羽毛球興趣班,Tim 在羽毛球的道路上從未停歇。雖然曾因進度追不上而毅然中止訓練,但他仍舊熱愛羽毛球。當時中學組隊時,他便當順理成章地 加入校隊,重啟羽毛球生涯。
2013 年,一次相約朋友在體育館打球時,偶遇當時的傷殘羽毛球隊隊員,並邀請他入隊。起初只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但在第一次集訓時,教練因應自己的身體條件指點步法、動作、手法,終於有種備受重視的感覺,激發内心鬥志,希望與世界各地同類的球員較勁。加上練習和比賽時,對手都與自己一樣有同樣的問題,水平相若自然分外投入。空中的球一來一回,Tim 意識到内心的滿足感不斷發酵,傷殘羽毛球隊將成爲自己另一個家。
兼職球員的生活並不輕鬆,本來在金融公司全職工作的 Tim 下班後需要抽出三小時訓練,猶幸得到身邊人的支持和包容,即使當時一年有四個大型賽事,老闆和同事亦非常通融,在 Tim 請假時互相補位,讓他得以無後顧之憂地追逐夢想。
2019 年的一個契機改寫 Tim 的人生。2020 年的東京殘奧原定舉行的日子,同樣是第一屆開設殘疾羽毛球賽事。當時球員只要在為期一年的計分賽中贏得足夠分數即有機會參加殘奧。Tim 深知自己年紀不小,這或者是他羽毛球職涯中的最後衝刺,所以反覆思索和掙扎後,最後與太太達成共識,給自己兩年時間成爲全職運動員,希望攀登上奧運大舞台。金牌夢看似遙不可及,但 Tim 卻深信:「哪怕只有 1% 機會會成真,都想做足 100% 準備。」唯有全情投入訓練才能有爭勝的可能。
可惜在東奧的積分賽失利,讓他與殘奧擦身而過。但永不言敗的他決心以 2023 年巴黎殘奧作終局。而賽事過後,他亦會正式退役,以另一形式重返球壇。剛修畢運動管理碩士課程的 Tim 希望以知識和經驗回饋運動界,相比主流運動員,大眾對殘疾運動員的關注和認識無可厚非是相對薄弱,因此他希望建立一個平台讓其他傷殘人士與社會接軌,讓普羅大眾少一點歧視,多一點認識。
未來也許不會在球場上看到 Tim 的英姿,但 Tim 的人生註定與羽毛球緊緊聯繫,在不同的道路上繼續發光。
撰文:陶( @totowithfilm)
圖片:受訪者提供 @timtimwong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bit.ly/2yjkq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