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People of Hong Kong

殯葬禮儀師陳培興

「到今天為止,我的人生是幸福的,感謝你。」

1985 年,日本發生飛航史上第二大嚴重空難。123 號班機在 24,000 英尺的高空急速下墜,機上乘客的人生,只餘最後 10 分鐘。10 分鐘,空難者們分別寫下最後的話語。文首的那句,是其中一名空難者,河口博次給家人的最後交待。

「很多遺書都會留有很多遺憾,在 sudden death 的情況下,仍能寫出這麼 powerful 的字句,真的很難得。」陳培興道。

現職為殯葬禮儀師的陳培興說,他從小就覺得自己不適合普通的工作。「工作的意義感,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事。很多工作的成就感,和你個人的 pesonality 沒有太大關係。」直至中三的某日,老師在課堂上放映《禮儀師之奏鳴曲》。

「原來世上有這種工作。」陳培興在主角大悟身上,看見禮儀師為逝者作人生最後的總結,「就像寫人物傳記。為他畫上句號。」亦為家屬尋找空虛的填充,「就是一個轉化和過渡,他們想要一個答案」。年輕的陳培興,找到了志業。

大學畢業後,他主動接觸不同的殮葬商。誤打誤撞,其中一位聘請了他。由先人離世後的文件與官事,為家屬安排具體儀式,到最後的葬禮收結,陳培興由旁觀,到負責整個流程。他決定,在普通的流程中,加上輔導家屬的工作。例如,一位逝者因乳癌過身,陳培興建議家屬剪下死者衣物,將碎布織成被子,「讓家屬注視其他地方,例如逝者生前也算幸福了……通過這個位置,可以令他舒服一點。」

作為禮儀師,死亡是每天的日常。在死的日常中,陳培興更看清了生:「你會看到身邊人開始變老。我還是中小學的年紀,你不會覺得他們變老。」兩鬢斑白,身體不適,「真的是做喪禮就會有這些 awareness。」

「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發現,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是什麼。」人生忙碌,工作、政治、疫症,令我們的目光,從必然的死亡移開,誤以為家人的關懷是必然之事,甚或覺得煩厭。直到,那些你平日覺得一定會在的人,突然走了。

「有些遺憾是無法彌補,過身了,就成為了永遠的遺憾。會跟一世。」陳培興記得,有一位中年人,他父親來不及留下遺書,已然離世。中年人悵然若失,「他想知道人過身時會想什麼。」

陳培興希望,更多人可以盡早發現內心最重視的是什麼。他舉辦多個有關生死教育的工作坊,透過例子和導讀,讓參與者代入臨終前的感受,從而發現自己真正重視的東西是什麼。「你只是討論時,教訓不夠深。要當你代入那種狀態,想像如果真的發生這些事情,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教訓才會深」。

日後,日本媒體訪問河口博次的兒子。兒子說,自己很感激父親最終說,他是幸福的。人非全能,總有遺憾無法彌補。陳培興只望,他的工作可以令更多人早點察覺真正重要之物,「可以早一點努力」,遺書上的字句,可如河口博次般,為人生落下幸福的總結。

撰文:S.
圖片:chenpuihing@IG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bit.ly/2yjkquY

前往下一篇文章  香港也有遺物整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