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People of Hong Kong

麵包變啤酒  印度裔香港人立志解決剩食

麵包變啤酒

在聖經裡,耶穌將水變成酒;在現實中,四個大學生也成功將 麵包變啤酒 ,還未畢業就創立啤酒品牌 “Breer”。

一切都要從十歲那一天說起。那夜,Anushka Purohit 與父母光顧連鎖咖啡店,第一次目睹剩食的命運──店員將賣不去的麵包,全數丟入黑色垃垃袋。十年後,Anushka 成為了大學生,即使對商科有興趣,她還是選擇主修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我希望可以學會一些能夠實際應用的知識或技巧,實踐腦海裡的想法。」她說。

那個想法,就是處理香港的剩食問題。

麵包變啤酒

當她得知大學每年都會舉辦創業比賽,立即與另外三位印度裔同窗組成隊伍參賽。Naman Tekriwal 是其中一個成員,當初特意選擇來港進修,「在香港,好像每個印度人都認識彼此。」他笑說。

某夜,四人在酒吧慶祝學期完結,再次見到餐廳將剩食當垃圾處理。她看着眼前的啤酒,忽發奇想,釀酒不也是需要澱粉和糖嗎?麵包有無可能製成啤酒?沒想到,面前的酒保就是專業的在家釀酒師,對方一句「當然可以!」給予他們無限信心。

如何釀酒?四人第一時間請教 Youtube,然後在自己的廚房,製造了第一批「麵包啤酒」,一共20公升,取名 Breer(Bread & Beer)。Breer 奪得比賽冠軍,在科大創業中心牽線下,覓得連鎖餐廳提供剩餘麵包,又獲義工幫忙收集原料。Anushka 還設計了手機應用程式,實時顯示收集麵包的狀況,以便靈活安排人手。

一間本地酒廠從報導得知 Breer,十分喜歡這個環保又滋味的主意,主動聯絡他們合作,分別研製出兩款產品:拉格啤酒 (lager) 和淺色淡啤酒 (pale ale)。2020年10月,Breer成功生產 500 公升的啤酒,問題是──如何售出?

他們真的是捧着啤酒,去到酒吧區,逐間酒吧拍門。這時,在香港長大的 Anushka 成為團隊的「廣東話擔當」。每一次,別人驚嘆她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她都會說:「我係印度香港人,香港係我屋企。我鍾意廣東話,因為學識咗就可以同多啲人傾偈。」

過去一年,他們已經將生產量提升至4000公升,亦開始接觸更多食肆。過程中,由於經常要與不同單位溝通,Anushka 感受到同聲同氣最能夠打破溝通障礎。「我不懂中文的話,還未開始溝通就已經有 gap,如何談之後的合作呢?」

麵包變啤酒

因為爸爸將生意擴展至香港,Anushka 才會從小在香港長大,在中文學校讀書,升中才轉讀國際學校。「假如我仍留在印度,我想我不會成為今日的自己。」她表示,在印度可以靠人際關係得到許多機會,但是在香港,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令她成長更多。

直到目前為止,客人都認為 Breer 的味道與一般啤酒無大分別,接受程度頗高。未來一年,Anushka 升讀三年級,她希望趁團隊成員還有一至兩年在學期,盡力做好 Breer。也希望大眾消費時,有意識地選擇可持續發展的產品。「假如 Breer 能夠繼續發展,我們還希望處理其他剩食問題,研發更多環境友善的產品。」

搏盡了,無悔。

採訪/撰文:伍詠欣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bit.ly/2yjkquY